您现在的位置是: 国际 > > 正文

倔强少年张杨扬的追梦路

时间:2018-08-14 17:04:02 来源:新华网 发布者:DN032

两年前,15岁的张杨扬在台北一场技艺竞赛中失利,心有不甘的他一头冲进大雨中,要“让雨水淹没自己的眼泪”。

“我从小就是一个很要强的人,心里总有股不服输的劲。”如今站在记者眼前的这位少年,17岁的脸庞透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稳重。

今年6月,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颁发首届“凤凰计划”奖学金,张杨扬是10名获奖者之一。该奖项专门鼓励在台就读高级职业学校、五年制专科学校的品学兼优的大陆配偶子女。

逆境中早熟的孩子

张杨扬出生在台湾,父亲是台湾人,母亲是西安人。由于父母离异,他自幼一直与母亲、姐姐生活。

“他是个早熟的孩子,从小就特别独立,也很懂得体谅家人。”母亲刘晓娟说,自己在台湾人生地不熟,离异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,一切都要从头开始,幸好孩子听话,读书用功。

由于是单亲家庭,张杨扬的家境并不好,水电、房租、学费等支出仅靠母亲一人微薄的薪资支撑。为减轻家里负担,姐弟俩经常出去打工补贴家用。

“妈妈和爸爸离异后,在台湾没有其他亲朋好友协助,一切都要靠自己,很辛苦。”张杨扬说,“姐姐之前罹患癌症,花了很大一笔医疗费,后来为就读私立大学还申请了贷款。我的身体也不是太好,庞大的费用让家里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。”

尽管身处逆境,但一家人互相扶持,努力改变命运。刘晓娟发现儿子性格内向、朋友不多,小学时就鼓励他参加各种作文竞赛,锻炼他的表达能力。张杨扬学习勤奋,还常常帮妈妈做家务。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,初中毕业后他选择进入职校就读,在校期间成绩一直保持年级第一。

“两个孩子特别不容易,也特别优秀。他们知道,只有让自己变强,才可能争取更好的未来。”谈起一双儿女,刘晓娟既心疼又自豪。

倔强少年的大厨梦

张杨扬喜欢研究美食,而且把自己的那份“倔”劲投入其中。

“妈妈要出去工作,所以我从小就学会了自己做饭菜。”张杨扬说,平时在家他会研究食谱,不断尝试。

目前,张杨扬正在新北市庄敬高职的餐饮管理科学习,课程包括面包烘焙、西点制作、饮料调制等。他已考取面包烘焙证和饮料调制证,接下来准备参加西餐考试。平时他会去台北的餐厅打工,在实践中学习技术、积累经验。

“我是学校饮调社社长,平常要协助老师做课前准备,清点食材及领货,维持课堂秩序,确保教室整洁,有时还会和老师讨论上课进度。”张杨扬说,这些工作让他得到了很大锻炼。

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知名宾馆饭店实习,并举办“弱势家庭寒冬送暖尾牙服务”公益活动,每次张杨扬都积极参加。他说,社会实践帮助他积累经验,体会如何将服务业做好,公益活动能帮到很多有需要的人,充实了他的生活。

“这两年的年夜饭都是我做的,妈妈和姐姐都很喜欢吃。”张杨扬说这话时露出灿烂的笑容,生活中的艰辛苦涩并未在他脸上留下痕迹。

虽然还在念高中,但张杨扬已经有了创业规划:“我想开西餐厅,让大家都能品尝到我研发的精致美食。”

呼吁多关心大陆配偶及子女

张杨扬说,虽然他出生于两岸婚姻家庭,但在台湾成长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身份有多特殊,因为周围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陆配子女。

据统计,自1989年大陆首例涉台婚姻在厦门登记以来,两岸婚姻数量增长迅速。截至2017年12月,在大陆办理结婚登记的两岸婚姻已逾37.8万对,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到10000对的速度增长。

最近,有民进党政客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歧视陆配的言论,遭到岛内社会强烈批评。张杨扬说,那是个别人的言论,不代表所有台湾民众的想法。“有些人想法比较极端,对我们这个群体抱持不友善的态度。”他希望台湾社会各界对陆配群体还应多一些关心和帮助,善待陆配子女。

近年来,两岸都举办了一些帮扶大陆配偶及其子女的活动,张杨扬也参与过。不久前,他刚参加了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组织的“2018年台湾励志青年大陆参访团”活动,在北京和河南访问8天。

“当地民众对我们都很友善。”他说,小时候妈妈带他回大陆,去过西安、厦门、武夷山等地。大陆的风景、文化和美食,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。

“我希望多回大陆看看,也许将来会在大陆创业,去圆我的美食梦。”张杨扬说。(记者钟群 查文晔)

相关文章
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投稿合作| 法律声明| 广告投放

版权所有© 2017 江苏资讯通江苏资讯通网)粤ICP备15082862号-1

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。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!